iMac 5K 2017 — 開箱、雜感

--

舊站搬來的,留作記念

SPEC、其他廢話

在學 Swift 開發的關係需要用到 Xcode ,原先用的 MBA 13" 2012 mid 只要模擬器一開或作點什麼事就直接 CPU 滿載升到90度以上,另一方面現在所有的設備都是 retina display ,1080p 24"的螢幕怎麼看都覺得好像糊糊的。

於是趁轉行到軟體業圓了一個以前沒有能力完成的小小夢想:買一台 mac 當作日用、開發、遊戲機,為了達成這個需求,我選的是 2017的頂規版本,再把慢吞吞的 Fusion Drive 換成純SSD,讀寫速度只有飛天爽而已。

軟體、開發

每次蘋果的機器換機都有這樣的感覺:新機器熟悉的很快,新鮮感退的也快。

個人開發時常常要在Linux上作業,Unix based的系統就是比Windows少了一道牆,編碼、換行符號等,很多小地方順暢很多。用cmd為主的快速鍵在terminal下有神奇的效果 XD

真希望公司能快點全面換 Mac,目前正式工作只能在值班時用配的MBP過過爽一陣子

硬體

心靈救贖

純粹是個人因素:iMac在整機只有一條電源線的前提下,有很棒的螢幕、還過得去的喇叭、甚稱齊全的無線模組、麥克風之類的小玩意兒。 這個爽度因人而異,對我來說大概是絕頂升天的等級。

這螢幕真的很讚

這次棄 MacBook 系列買 iMac 這個選擇實在是作對了。因為長時間盯螢幕的關係我會盡量把相關的人體工學調整好,而 MacBook 螢幕要拿來當主螢幕用勢必要把他架高,要不就是外接螢幕,然後會就引發一連串的可怕後果(例:各種連接線的數量暴增),外接買到同級螢幕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
重新定義對焦

以前覺得沒什麼問題的照片在 5K 的螢幕上一看,整個微失焦的朦朧美都出來了。古早時期的最高解析度 1600 * 1200 放在螢幕上只有小小一塊也是很有趣的事。

明顯的缺憾就是:用途受限。

  • 電影:iTunes 4K電影:不能看 (據說是電影產業要求的)
  • 遊戲:你必須買比較好的規格,能跑的遊戲才會比較多
  • 不能以任何形式當作外接螢幕,用PS4接Dell + SoundBar 跟iMac並排,每次打開都有淡淡的哀傷

另一個缺憾: Ram 只有 8gb ,可惜買的時候價格正高,2017/01/27 原價屋一條 16G 的報價是 5200 台票,反正以後有用到再來加就好了。(2018/3 update: 現在看同規格的只剩下2800左右了,還好當時沒買)

開發

同軟體,本來想跑的XCode幾乎沒開 XD

倒PHP的技能樹好像MineCraft在挖礦一樣…越學越大坑。

直到開始學寫前端(react、PIXI)才感到效能差異

桌機用起來就是不一樣,不管做什麼都比公司的頂規MBP順上一截

遊戲

為什麼不組桌機不買PS4不怎樣怎樣的疑問就不提了,我當然也知道mac不適合。但是全機只接一根電源線就能打Game就是爽。

買之前的預期結果是這樣的:

原本的桌機是 i3 + 8G + GTX 960 @1080P 。

GPUBoss 上看到 Radeon Pro 580 運算能力約等同於 GTX 1060 ,以我有玩的遊戲來說 AMD 再打8折。所以只要 iMac 能以1/4的原生解析度 2560 * 1440 跑出桌機同等級的順暢度就很滿意了

測試過的遊戲 :Fallout 4 / GTAV / D3 / SC2

結果是滿意到不行,比預期的還好。

FO4 跟 GTAV 都可以在特效接近全開的狀況下,大部份的時間都維持 60fps

暴雪的遊戲甚至可以開到5120 * 2880 5k的解析度來跑(當然fps就不能維持60了)

大概就這樣。

雖然現在的蘋果沒有2006年買MacBook那種驚豓感,但還是很滿意這機器

不需十年不壞,只求還有Mac可用。

--

--